首页
首页 > 国内 > > 详情

假期大饱口福?小心食物中毒!这些蘑菇都是不能下嘴的 | 杨祝良|环球今日讯

2023-01-30 08:44:25来源:格致论道讲坛

只要不吃这类蘑菇,

70%-90%的中毒和死亡都可以避免


(相关资料图)

杨祝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格致论道第74期 |2021年11月20日昆明

大家好,我是杨祝良,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们研究蘑菇的经历。

作为农村人,每当雨季,家人就会把我带到山上去采蘑菇。那时候,我去采蘑菇实际上是为了玩,但我的家人可不是,他们是为了生活。他们会采很多蘑菇,这些蘑菇大多是可以吃的。

所以,在云南的街上、市场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有野生食用菌在销售。这张图中展示了很多野生食用菌,有鸡㙡、松茸、干巴菌、牛肝菌等等,它们都是山珍美味。

▲ 从左上至右下:金耳、牛肝菌、竹荪、青头菌

当这些山珍美味被放到餐桌上的时候,我想大家都会拿起筷子尝一尝。

▲ 抢救蘑菇中毒

但是我们也知道,吃野生菌有风险。如果误食有毒的蘑菇,就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十多年以前,云南就是全国蘑菇中毒的重灾区,而且中毒的损失非常重。

其实,我以前并不是从事蘑菇研究,而是学植物学的。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在那里,如果问老师关于植物的问题,他们都可以回答你;但是问到真菌的时候,老师们就笑一笑,说不知道。

我就在想,蘑菇那么重要,至少我小时候就看得到蘑菇很重要,为什么没人研究蘑菇呢?

于是我报考研究生时,就来到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师从臧穆研究员学习蘑菇的知识。研究生毕业以后,臧老师跟我说,你还要继续深造。后来,我得到了去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4年的机会。博士毕业以后,我回到了昆明植物所,从事蘑菇的研究工作。

远方的真菌与家门口的真菌

已完成:10%//////////

从事蘑菇研究的第一步,还是必须去山上采集蘑菇。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是我们研究真菌的非常重要的采集点。

▲1998.7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开展采集的时候,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比如一个星期以前走过的一座桥,回来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洪水冲了。至于车抛锚、路塌方这种事情就更常见了。

▲2019.7

但是到了21世纪,特别是2019年开展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的时候,我国的经济是真的发展起来了。我带队开展微生物学方面的综合考察时,十几辆野外考察车浩浩荡荡地出去,奔向青藏高原。

遇到了想考察的地方,我们就会安营扎寨。最让我关心的事,就是在这样的森林当中有些什么样的蘑菇。

▲鬼笔腹菌Phallogaster saccatus

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蘑菇。图中展示的真菌是种腹菌。在幼嫩的时候,这种腹菌的“窗口”是不会打开的;只有成熟了以后,它的“窗口”才会打开,这个时候苍蝇才能飞进去。

▲ 左:苍蝇消化前的孢子右:苍蝇消化后的孢子

苍蝇进去干什么呢?苍蝇会进去吃孢子,然后它又会飞到别的地方去,把这些孢子排泄出来。这些排泄出来的孢子才能萌发。右图展示的就苍蝇消化后的孢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孢子是光滑的。但是在左图中,孢子的表面还有很多物质,也就是没有通过苍蝇的消化道消化过,那么这些孢子实际上是不能萌发的。

所以真菌和苍蝇的关系就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们共存并相互得益:苍蝇吃饱了肚子,真菌的孢子得到了远距离的传播。这就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有趣例子,这种共生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要想研究真菌的话,去人烟罕迹的地方采集蘑菇标本当然重要,但是仅仅去采集这些遥远地方的蘑菇其实是不够的。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家门口就有很多真菌需要研究。

▲ 橄榄色黏盖伞Zhuliangomyces olivaceus

这是黏盖伞,它是在昆明植物所内被发现的。某一天我吃完午饭以后想休息一下,去散一散步,然后我就在林中的路边看到了这种真菌。我当时高兴极了,因为那个时候我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就需要这样的材料。所以我就停下了脚步,跑到实验室拿相机来进行记录。

对它研究后,我发现它是一个新的物种,最后我们也把它发表了。一年后,一位加拿大的科学家说:“祝良,这个真菌最好能够成立一个单独的属。”于是我说:“好啊,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单独的属。”后来,他将我的名字“Zhuliang”拉丁化以后,用“Zhuliangomyces”(祝良菌)作为这个属的属名。

优先研究最致命的蘑菇

已完成:40%//////////

通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我们总共采集了11万号标本。

▲建成全国第二大真菌标本室

但是,若要把这11万号标本都研究清楚,无疑需要花很多年。所以我们必须有序地排列问题的轻重缓急,并选取最急需解决问题的类型去研究。

▲ 毒蝇鹅膏Amanita muscaria

当讲到蘑菇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左边这张图就是我心目当中的蘑菇。的确,它是蘑菇的“代言人”,菌盖是红色的,上面还有白色的鳞片。因为这个蘑菇可以毒苍蝇,所以它被叫做毒蝇鹅膏。但是它也不过是能够毒苍蝇、醉苍蝇罢了。

▲ 致命鹅膏Amanita extialis: 2000-2014年89人中毒,45人死亡

真正能够致命的蘑菇是上图中的鹅膏,它叫致命鹅膏。在2000年,广东有9人误食致命鹅膏,8人在1周后死亡。对人们来说,它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它的信息。实际上,这种蘑菇自2000年以来导致了40多人的死亡。

▲ 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 1994-2012年350余人中毒,79人死亡

这是另一种灰花纹鹅膏,食用它后中毒死亡的人数就更多了。

所以,开展这些真菌的研究工作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优先研究鹅膏。自1997年我发表论著以来,我们团队一直在研究鹅膏。加上裘维蕃院士研究的物种,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并研究了中国的162种鹅膏,其中发表的新种91个,占了中国已知鹅膏总数的一半以上。

▲ 李逵鹅膏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图中的李逵鹅膏。我们都知道,李逵的脸是比较黑的,这个蘑菇的“脸”也是黑的,所以我们就把它命名为李逵鹅膏。

我们也用分子的方法去研究这些鹅膏,因为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毒素物质的成分就越相似,这样就能为防治蘑菇中毒提供科学的依据:如果有些蘑菇被发现是属于会造成肾损伤的,那就可以用肾损伤的方法去治疗;如果是肝损伤的,就可以用肝损伤的方法去治疗。

▲中国主要的极毒鹅膏

所以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掌握了中国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极毒蘑菇、有哪些极毒蘑菇、它们分布在哪里,这是我们进行中毒预防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 左: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剧毒) 右:白条盖鹅膏Amanita chepangiana(可食)

我们可以看到,左图中的蘑菇是极毒的,右边的是可吃的。它们都是白色的,实际上很难区分。

▲ 左: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剧毒) 右:黄蜡鹅膏Amanita kitomagotake(可食)

同样,上图左边是极毒的、黄色的蘑菇黄盖伞(黄盖鹅膏),右边是可吃的、黄色的蘑菇,被昆明的老百姓叫做黄罗伞(黄蜡鹅膏)。由于它们长得如此相似,所以老百姓就很容易因吃蘑菇而中毒。

▲ 1994-2016年我国误食剧毒鹅膏引起489人中毒, 其中144人死亡(Cui et al. 2018)

经过调查分析,在中国由毒鹅膏引起的中毒与死亡人数是非常惊人的。所以我们需要对有毒的蘑菇进行总结,并告诉老百姓。

我们总结了一个口诀:头上带“帽”的,就是头上有菌盖的;腰间系“裙”的,就是腰间有菌环的;脚上还穿“鞋”的,也就是底下有菌托的,这类蘑菇一定不要吃。只要不吃这类蘑菇,70%-90%的中毒和死亡都可以避免。我们还进行了相应的科普宣传,并印制了一些科普材料。

现在,食用蘑菇造成的中毒几率正在逐渐下降,这当中有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工作,我相信也与科普是分不开的。

既美味又爱惹事的牛肝菌

已完成:60%//////////

下面我再讲一个例子。2013年,在西昌的一次婚宴上有200多人中毒,后来发现是吃了牛肝菌导致的。

中国疾控中心就把牛肝菌的标本寄送给我,让我帮忙鉴定一下。我们打开塑料袋鉴定完了以后,就发现这当中至少有7种牛肝菌。在上图中标白色的4种是可以吃的,另外3种是有毒的。

▲ 会导致神经精神型中毒的牛肝菌: 左:兰茂牛肝菌(红葱)Lanmaoa asiatica中:玫黄黄肉牛肝菌(白葱)Butyriboletus roseoflavus右:华丽异色牛肝菌Sutorius magnificus

如果这些蘑菇含含糊糊地吃到人的肠胃里面去,产生的效果我们都很熟悉,就是会让人看到小人人、让人狂蹦乱舞、让人大哭大笑。

▲ 左:裘维蕃院士(1912-2000)及其著作 右: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引自裘维蕃,1957:云南牛肝菌图志)

裘维蕃先生在上个世纪抗日战争年代,就在西南联大开展了牛肝菌的研究,因为牛肝菌对云南人来说太重要了。

▲臧穆研究员(1930-2011)及其著作

后来,我的导师臧穆研究员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些都是现在开展牛肝菌研究非常重要的基础。

也许有人会说:已经有两位大专家研究过牛肝菌,你怎么还要去研究呢?

因为牛肝菌有太多种类、太复杂了,仅仅用肉眼无法看出它们的来龙去脉与亲缘关系。我们真菌的分类鼻祖福莱斯(E. M. Fries)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的研究中,再没有比牛肝菌类更为棘手的了。”

那么现在就能研究了吗?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分子的方法来研究牛肝菌。

▲ 左:哈佛大学标本馆馆藏右:维也纳大学标本馆馆藏

我们不仅仅研究我们自己采到的标本,还把全世界的标本都拿来,包括哈佛大学、维也纳大学的标本。因为有很多采自云南的标本放到了国外的标本室,我们必须拿来研究,才能知道云南的牛肝菌到底是哪些。

我们研究以后发现,有很多的新物种在科学上是从来没有被报道过的,我们发表了87个新的牛肝菌的物种,它们占中国近400种牛肝菌的大概1/3。

▲ 左: 可食的牛肝菌 右:“惹事”的毒牛肝菌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比较自信地说出哪些牛肝菌是可以吃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惹事的、哪些会导致我们看见小人人、哪些牛肝菌甚至可以致命。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告诉大家:这些牛肝菌需要重视,而那些牛肝菌需要关注。

▲ 兰茂牛肝菌 Lanmaoa asiaticaG. Wu& Zhu L. Yang (2015)

我举个例子,上面这个牛肝菌是云南人最喜欢吃的、也是最贵的牛肝菌见手青,或者叫红葱。但这个牛肝菌在2015年才作为一个新种发表,也就说在这之前科学上对它是没有记载的。它不仅是一个新种,还是一个新属。我们用“兰茂”这个名字,将这个菌属命名为兰茂牛肝菌。

兰茂是何许人?他是《滇南本草》的作者,而《滇南本草》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植物多样性书籍。我们都知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是《滇南本草》比《本草纲目》还早142年,所以兰茂的形象在云南科学研究人员的心中是非常高大的。为了表达对兰茂的仰慕之情,我们就用兰茂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新属。

把更多羊肚菌端上餐桌

已完成:80%//////////

前面讲的两个例子都是基础科学研究,下面我想讲一个应用的例子。

▲羊肚菌种植

羊肚菌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它非常昂贵,过去1公斤鲜品会卖到1000多人民币。因为很贵,所以大家都去上山采集,这就导致很多遗传资源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就在想能不能自己栽种羊肚菌,这样既能够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种植羊肚菌,但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产量不高、产量不稳定以及周期太长。

面对产量不高的问题,我们在全国收集了9800百多株菌株,最后从中选出了几株产量高的。

对于产量不稳定的问题,经过研究后发现,这是菌株退化导致的。因此,在把菌株撒到田里面去之前,就要用我们发明的一种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出它们没有退化,才能够撒到田里面。如果检测显示这个菌株已经退化了,那就不能再把它撒到田里面去。

此外,过去要花费三四个月才能够种出羊肚菌来,时间太长。而通过我们的栽培技术,就能把这个时间缩短。过去每茬羊肚菌生长需要120-180天,现在每60-100天就可以完成一茬羊肚菌的种植。

经过11年的努力,到了2017年我们才开始示范推广。在过去的几年,我们已经创造了大概1.92亿的产值,应该说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蘑菇虽小,但作用很大

已完成:90%//////////

真菌在自然界当中是非常小的,但是一棵参天大树也能被它分解掉。

▲真菌能将参天大树彻底分解还原

在地球这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当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真菌是还原者,只有这三者都参与进来,生态系统才能平衡,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才能实现。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真菌的话,地球上的垃圾可能都会堆积成山。所以我们要研究掌握真菌,这样就可以利用真菌。

前些天听说阿富汗的松子卖不出去,而我们中国人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作为科学家,我就会想,那里除了松子之外还有堆积成山的松球果,这些松球果怎么分解呢?

▲ 左:东方耳匙菌Auriscalpium orientale右:东方球果伞Strobilurus orientalis

拿火烧掉肯定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自然界里面,有专门生长在球果上的真菌,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耳匙菌,一类是球果伞,它们只长在球果上。

▲耳匙菌与球果伞两属真菌接力分解松球果

通过它们的相互协作,就可以像接力赛一样,没有硝烟地把完整的球果完全分解,回归到大自然当中去。这是非常生态的办法,可以供植物进行新一轮的生长、繁衍、传播和演化。

我再举个例子,上面展示的金黄色真菌是金耳,在云南有不少人知道吧。金耳是可以吃的,所以就有人想把它栽培出来,但是没有栽培成功。

为什么呢?我们在野外的时候可以看到,在金耳的旁边总有一种叫革菌的真菌。后来经过研究,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很巧妙关系的:金耳寄生在革菌上,革菌从腐木上获得营养供金耳生长。也就是说,要种金耳的话必须有革菌来帮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种出金耳。

蘑菇虽然小,但是它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研究蘑菇、研究真菌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利用这些真菌,利用这些知识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谢谢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self.org.cn,微信公众号:SELFtalks,微博:格致论道讲坛。

标签: 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 研究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源

课程

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