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国内 > > 详情

王制第九上(企业成功之路,第九篇)-荀子(荀况荀卿) 热议

2023-02-17 23:05:48来源:哔哩哔哩

王制第九(企业成功之路)

-荀子(荀况荀卿)


【资料图】

(寻荀文化原创翻译,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转载交流请联系微信号:22993341)

【颜色区分说明】

黑体为繁体古文,红色为简体原文,

青色为传统译文,蓝色为现今解释。

高山流水音乐:曹正 - 南北古筝名家名曲

9.1

【繁文】請問為政?曰:賢能不待次而舉,罷(pi同疲)不能不待須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原文】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pi同疲)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译文】请问怎样从事政治?回答说:对于有德才的人,不依级别次序而破格提拔;对于无德无能的人,不等片刻而立即罢免;对于元凶首恶,不需教育而马上杀掉;对于普通民众,不靠行政手段而进行教育感化。

【光白】咨询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政事(正事)?或者是我们如何当好官?如何管理好国家?如何管理好企业?荀子回答:“人才按照品德分为有德和无德二类;人才按照才华能力分为有才华能力和无才华能力二类;如果以上兼得人才,对于有德有才华的人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对于无德也无才的人不用等待时间,尽快撤职不用;对无德有才本性不好,也教育不好立刻清理掉,开除处分,避免影响其他人,破坏工作执行力;对于有德无才普通大众,不能靠法律行政解决,用教育方式去改变思想,用儒家礼的思想去管理,用各类培训提升他的才华。”做大事业的管理者,用人一定要有原则性,否则后果你懂得。

9.2

【繁文】分未定也,則有昭繆(mu通穆)。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官職爵位)。

【原文】分未定也,则有昭缪(mu通穆)。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官职爵位)。

【译文】在名分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就应该像宗庙有昭穆的分别一样来排列臣民的等级次序。即使是帝王公侯士大夫的子孙,如果不能顺从礼义,就把他们归入平民之列。即使是平民的子孙,如果积累了古代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端正了身心行为,能顺从礼义,就把他们归入卿相士大夫之列。

【光白】当一个人的名分职务职责,或在各阶段岗位扮演的角色,或社会家庭等特定环境称谓,都还没有确定时候;就按照传统老规矩,遵守周朝的礼节礼义,如宗庙有昭穆等级次序一样执行。帝王家王公家,官宦人家,无论是红二代官二代还是富二代,只要不符合传统礼义(礼义非现在礼义,详细见修身,礼论等)的行为言行,一律归为平民行列人员管理,企业中的不符合礼义者就归纳为普通员工岗位;如果平民及普通员工的子孙,或者阿Q屌丝类,经过学习培养,积累很多学问学识,积累了很多经验经历,达到礼义标准,依然可以提高为关键高层管理人员,国家提拔更高层管理,企业破格提拔使用,按照对应对等的高规格礼义对待使用。不能按照一个人的出生身份判定一个人的等级及能力。管理不是拼爹。不要以为我爸是李刚就可以随意妄为。

9.3

【繁文】故奸言、奸說、奸事、奸能、遁逃反側之民,職而教之,須而待之,勉之以慶賞,懲之以刑罰,安職則畜,不安職則棄。

【原文】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译文】对于那些散布邪恶的言论、鼓吹邪恶的学说、干邪恶的事情、有邪恶的才能、逃亡流窜、不守本分的人,就安排强制性的工作并教育他们,静待他们转变;用奖赏去激励他们、用刑罚去惩处他们;安心工作的就留用,不安心工作的就流放出去。

【光白】所以说,关于无事生非的言论,无中生有的传闻,违法乱纪的作为,恃才放旷的行为,刁专古怪不安本分的各类人员;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职责岗位有事情做,同时教育思想改变他们;等待他们教化后而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或者鼓励方式,奖励方式,各类激励方式改变他们的过失;部分人员依然屡教不改,必要时候必须严厉使用法律制度等严重刑罚处置;如果最后这类人都能安居乐业,安稳工作生活,就继续默许继续下去;反之,不安本分本职岗位就放弃这类人,一定不可以留下,否则后患无穷。

9.4

【繁文】五疾,上收而養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無遺。才行反時者死無赦。夫是之謂天德,王者之政也。

【原文】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王者之政也。

【译文】对患有哑、聋、瘸、骨折、侏儒等残疾的人,有政府部门收留并养活他们,根据才能使用他们,根据各自的职事安排供给他们吃穿,全部加以照顾而不遗漏。对那些用才能和行为来反对现行制度的人,坚决处死,决不赦免。这叫做天一般的德行,是成就王业的圣王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光白】五疾,关于天生或后天身体残疾的哑、聋、瘸、骨折、侏儒等类人员,无人侍养,国家有专门机构或者企业收留养育他们;根据他们具体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及工作,对应社会所需;保障他们的供给他们吃穿住行,无微不至的的照顾,不可以遗漏和歧视。也可以说是理想的大同世界。话说回来,因才恃旷不服从,并且对抗国家,一律不赦免从地球上消失。在企业中与企业的反着来的人,不考虑一律开除。这才是浩浩天恩,王者风范,天下民众支持;在企业上,这样做才是好老板,大家拥护的老板,员工愿意踏踏实实为老板服务的企业。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

9.5

【繁文】聽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禮,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兩者分別則賢不肖不雜,是非不亂。賢不肖不雜則英傑至,是非不亂則國家治。若是,名聲日聞,天下願,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原文】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译文】在朝廷上听取意见处理政事的要领:对那些带着好的建议而来的人,就用礼节对待他;对那些怀着恶意而来的人,就用刑罚对待他。这两种情况能区别开来,那么有德才的人和没有德才的人就不会混杂在一起,是非也就不会混淆不清。有德才的人和没有德才的人不混杂,那么英雄豪杰就会到来;是非不混淆,那么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像这样,名声就会一天天传扬出去,天下的人就会仰慕向往,就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这样,圣王的事业也就完成了。

【光白】我们在商议大事情或者开会的时候,首长要把握的要领及重点:对待德才兼备的人,带来善意建议时候要以礼相待;对待品行恶劣无赖故意捣乱的人,用以刑罚惩治。有事情谈事情,不要搞一些冠冕堂皇的虚情假意的废话假话;做事情谈事情的人可以约来商议,没有真心想商议就不需要过来。两类人这样区别开,好坏是非青青白白;不要两种人混淆视听,残渣一起,鱼龙混珠。这样分开后,各路豪杰踏破门槛想拥而至,滥竽充数的人物就不敢跃跃一试。是非黑白明确规范标准,大到天下国家社稷,小到企业发展理所当然井井有条。这样好的名声发展下去,口碑传播的好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天下所有人都会慕名而至,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首长就做到极致就是王者风范,古时候的三皇五帝业绩也就这样;企业做到这样就是行业楷模,行业的龙头老大,行业的榜样楷模。这样不就是老板所追求的吗?这是王的作为。

9.6

【繁文】凡聽,威嚴猛厲而不好假道人,則下畏恐而不親,周閉而不竭,若是,則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通墜)。和解調通,好假道人而無所凝止之,則奸言並至,嘗試之說鋒起。若是,則聽大事煩,是又傷之也。

【原文】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通坠)。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

【译文】大凡在朝廷上听取意见处理政事的时候,如果威武严肃凶猛刚烈而不喜欢宽容地顺从别人,那么臣下就会害怕恐惧而不亲近,就会隐瞒真情而不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像这样长此以往,那么大事恐怕会废弛,小事恐怕会落空。但如果一味随和,喜欢宽容地顺从别人而漫无限度,那么奸诈邪恶的言论就会纷至沓来,各种试探性的谈说、无凭无据的议论、猜测、小道消息等就会蜂拥而起;像这样,那么听到的事情就会面广量大而政事也就繁多琐碎了,这就又对处理政事有害了。

【光白】但凡我们在商议事情,制定法律和制度的时候,常常发生两类事情:第一类,首长的威严凶悍,语气霸道严厉,而不能宽容他人的建议和直言;下属的畏惧恐慌害怕不敢言,言而无用,说了也白说,不能好好商议洽谈;如此而来,周而复始,时间久了就不谈论具体的事情,也不给与建议,会隐瞒真相;长此以往这样下去,重大事情也贻误战机,松懈不前;小事情更不用谈早就无影无踪,就当不没有发生一样过去。第二类,一味顺从随和协调,做一个老好人,谁也不得罪,无限宽恕过失的建议,宽恕不边际的瞎侃,虚假大话不断,也不制止任其自由发展;无事生非的言论,无中生有的传闻接踵而至,各类试探性的建议,琢磨领导意图的话语风涌云起;这样反馈的信息量繁琐庞大,不利于老板决策还自寻烦恼,同时对商议事情是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动力,不能好好发挥自身能力,也是一种破坏性管理。

9.7

【繁文】故法而不議,則法之所不至者必廢。職而不通,則職之所不及者必隊(同墜)。

【原文】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队(同坠)。

【译文】所以,如果制定了法律而不再依靠臣下讨论研究并公正执法,那么法律没有涉及到的事情就定会被废弃不管,就会出现差错;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权范围而不彼此沟通,那么职权范围涉及不到的地方就必然会出现漏洞。

【光白】故此,根据上述很多原因,如果在制定各类法律制度等等时候,不能好好分辨订立法律制度人员的德才,不能好好把握自己的态度,就不需要商议制定法律和制度;如果制定的法律制度,这个法律和制度不能涉及到可能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本法律和制度就没有意义,也就荒废无用,无法执行,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规定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义务,可各岗位人员相互也不交流沟通,制定的法律制度一样道理,无法执行,发生各部门的扯皮推卸,时间久了,法律依然无效。

9.8

【繁文】故法而議,職而通,無隱謀,無遺善,而百事無過,非君子莫能。故公平者,聽之衡也;中和者,聽之繩也。

【原文】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故公平者,听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译文】所以制定了法律而又依靠臣下的讨论研究并能够做到公正执法,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权范围而又彼此沟通,那就不会有隐藏的图谋,也就不会有没被发现的善行,而各种工作也就不会有失误了,不是君子是不能做到这样的。所以,公正,是处理政事的准则;宽严适中,是处理政事的准绳。

【光白】综上所述,制定法律和制度时候避免以上因素,商议出来的法律制度就是非常行的通,执行力度就房车顺畅,没有隐患遗漏,各部门岗位也就没有隐患扯皮,法律制度就会不断完善,所有事情都井然有序,各人员也不会钻营法律的漏洞,这样才是德才兼备人所才可以做的事情。故此只有法律制定的公平严谨,执行才有说服力,执行就非常容易简单。公正公平执法是处理事情的准则依据;宽严适中把握尺度是处理事情的准绳原则。

9.9

【繁文】其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聽之盡也;偏黨而無經,聽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傳》曰:“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此之謂也。

【原文】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译文】那些有法律依据的就按照法律来办理,没有法律条文可遵循的就按照类推的办法来办理,这是处理政事的全面而完备的措施。偏袒而没有常规,是处理政事的歪道。所以,有了良好的法制而产生动乱是有过这种情况的;有了德才兼备的君子而国家动乱的,从古到今,还不曾听说过。古书上说:“国家的安定产生于君子,国家的动乱来源于小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光白】在执行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有法律制度就按照法律制度去执行处理,没有制定的按此方法类推制定完善,慢慢就会完善所有的法律制度,这样才是制定法律制度完善的过程;执法人员有偏袒私心没有常规,不能认真执行,制定是一套,听是一套,又是执行一套,这样就乱套了;所以说好的法律制度很多,执行者不好好执行,在好的法律制度都是没有用的,自古以来都是执法者乱了法律和制度,不是德才的人乱了国家社稷,从古至今如果说德才兼备的人乱了法律是没有听过。古书《左传》都记录:“国家或企业的安定取决于德才兼备的人执行,当国家或企业混乱走下坡路时候,都是不具备德才的执行。”和尚念的经书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看念经的人不要念歪了。国家和企业一样,执行过程非常重要,执法不力就会出问题。

光总结:9.1-9.9论述如何制定法律制度,如何选拔人员制定法律制度,如何保障法律制度的执行贯彻落地,都取决于选对德才兼备人员,没有基础保障,一切都是飘渺不切实际的空话。

9.10

【繁文】分均則不偏,埶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處國有制。

【原文】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

【译文】名分职位相等了就谁也不能统率谁,势位权力相等了就谁也不能制衡谁,大家平等了就谁也不能役使谁。自从有了天有了地,就有了上和下的差别;英明的帝王一登上王位,治理国家就有了一定的等级制度。

【光白】平均主义、相等观念、平等说法等等都是荒缪忽悠言论,所有岗位都一样待遇,所有岗位权利都一样,所有岗位级别都一样等等,谁也不能管理谁,谁也不可能命令谁,谁也不服从谁,谁也不制衡谁,谁也不鸟谁,社会或企业都不会协调!也就没有所谓的公平!自有地球和人类开始,有了天有了地,天地本身就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天地都平等何谓天地?阴阳本身也不能一样,一样就没有阴阳!上下必须有差别,不可能一样!明智的帝王开始管理天下;贤明的老板管理企业;都会制定一套等级差别的法律制度,必须符合本身需求的国家机构及职务;企业设置部门职责范围及人员岗位权责。

9.11

【繁文】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埶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澹(通赡)則必爭,爭則必亂,亂則窮矣。

【原文】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通赡)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

【译文】两个同样高贵的人不能互相侍奉,两个同样卑贱的人不能互相役使,这是合乎自然的道理。如果人们的权势地位相等,而爱好与厌恶又相同,那么由于财物不能满足需要,就一定会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一定会混乱,社会就会陷于混乱困境,就有亡国的危险。

【光白】一山不容二虎,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两个都一样高级别岗位人员,不可能相互侍奉服务,同样两个一样低级别岗位不可能相互指使安排工作;各司其职,各管一方,责任到人为原则;如果一岗多职,重复岗位多人执行就容易扯皮;山有山路,水有水渠,飞机也有自己航线;日出日落,地球旋转,各司其职自然规律。如果某职务岗位待遇都一样,在分配时候资源财源物质等不能同时满足时,就会发生抢夺事情发现,发生利益冲突,私心私利占有的事情发生,执行时候的就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各类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大到战争混乱,小到天天吵架斗殴,接下去都不能好好安居乐业,不好好发展生产力,更没有心思搞经济发展,长久以来,从广义谈社会会倒退经济萎缩,狭义谈个人生活拮据,贫穷落后,日渐衰落。争则必乱,乱则穷矣。要三思啊。分配本身就不是平均,需要等级之分。

9.12

【繁文】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書》曰:“維齊非齊。”此之謂也。

【原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译文】古代的圣王痛恨这种混乱,所以制定了礼义制度来给他们划分等级名分以分别他们,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高贵与卑贱的差别,使他们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督促监视,而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来全面统治他们,这是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则。《尚书》上说:“要全社会统一意志,就不可能人人都平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光白】古时候贤明王者都非常讨厌社会混乱状态,英明的企业老板也不喜欢天天折腾;所以故此制定礼义及法律制度以区分等级;让社会有贫富贵贱之分,懒惰者贫穷,勤劳者富裕,德才者高贵,卑鄙者卑贱;企业就要奖勤罚懒,鼓励正能量,封杀负能量;这样才是管理的境界,天下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天下幸福安康。《尚书》记录:“想让天下都人人平均平等;因为人有私心私利因素,也不可能天下人人平均平等。”也就是这样道理。因人的本性贪婪,欲望的不满足,管理者要有所控制,要制订各种等级标准。

9.13

【繁文】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馬駭輿則莫若靜之;庶人駭政則莫若惠之。選賢良,舉篤敬,興孝弟(ti同悌),收孤寡,補貧窮,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原文】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ti同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译文】马在拉车时受惊了狂奔,那么君子就不能稳坐车中;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了乱干,那么君子就不能坐稳江山。马在拉车时受惊了,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了,那就没有比给他们恩惠更好的了。选用有德才的人,提拔忠厚恭谨的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妇,补助贫穷的人,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如果老百姓安于政洽,然后君子才能安居上位。古书上说:“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水也能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光白】举例,一人做在马车里,马突然受惊吓狂奔,这个人坐车里就很害怕,不能安定做好,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如果管理者的下属都不服从管理者指挥,那么管理人员估计就更难做了吧。一个人坐马车上因马受惊吓都不能安静坐好,何况管理天下民众的惊吓,管理企业时候的员工惊吓,下面的骚乱是因为没有给到他们的实惠,安抚实际利益最好不过了。选用有德才的人,提拔忠厚恭谨的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妇,补助贫穷的人,像这样,那么天下民众就很安稳,拥护爱戴管理者执政。只有天下民众的安稳,管理者才可以安稳执政,天下太平。古书《左传》上说:“管理者好比是一艘船,天下民众好比是船下的水。水能载船,水也能翻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9.14

【繁文】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也。三節者當,則其餘莫不當矣;三節者不當,則其餘雖曲當,猶將無益也。孔子曰:“大節是也,小節是也,上君也。大節是也,小節壹出焉,壹入焉,中君也。大節非也,小節雖是也,吾無觀其餘矣。”

【原文】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

【译文】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整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敬重文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重要关键。这三个关键都做得恰当,那么其余的就没有什么不恰当了。这三个关键做得不恰当,那么其余的即使处处恰当,还是毫无裨益的。孔子说:“大节对,小节也对,这是上等的君主;大节对,小节有些出入,这是中等的君主;大节错了,小节即使对,我也不要再看其余的了。"

【光白】所以说管理人员如果想轻松舒服,就要做到政令一致,爱护下属;想更贵的荣誉更高的人生价值,就要提倡礼义,提倡尊敬天下名士;想要建功立业,获取更多功名,就要使用更多德才兼备人士辅助;这个是贤明英明的管理者。以上三个(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都做到恰到好处,其他的也就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如果这三个没有做到完美合适,其他小事情也就没有多少更合适的,也无大意义。孔老夫子(孔子)说过“大事情做的好,小事情自然也做的好,这样是上等管理者;大事情做的好,小事情做的不理想,这样是中等管理者;大事情做的不理想,小事情也做的不太好,这样是下等管理者,其他就更不用去看了。”

9.15

【繁文】成侯、嗣公,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產,取民者也,未及為政也;管仲,為政者也,未及修禮也。故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

【原文】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译文】卫成侯、卫嗣公是搜刮民财、精于计算的国君,没能达到取得民心的境地;子产是取得民心的人,却没能达到处理好政事的境地;管仲,是善于从理政事的人,但没能达到遵循礼义的境地。遵循礼义的能成就帝王大业,善于处理政事的能强大,取得民心的能安定,搜刮民财的会灭亡。

【光白】春秋战国后期的卫成侯、卫嗣公是专门搜刮百姓的财物、精于算计的一个吝啬国君,没能达到取得民心的境地,是一个自私自立的管理者,属小节;子产是取得民心的一个优秀人才,但是却没能达到处理好政事的境地,属中节;管仲,是善于从理政事的人,但是没能达到遵循礼义的境地,虽然国家强大了,依然还有些欠缺。所以说遵循提倡礼义才能成就王者风范,合适人才处理恰当的政事就能强大;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安定,搜刮民财者必然走向灭亡。修礼崇礼隆礼非常重要,需要加强才可以强大。

9.16

【繁文】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qie),實府庫。

【原文】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qie),实府库。

【译文】称王天下的君主使民众富足,称霸诸侯的君主使战士富足,勉强能存在的国家使大夫富足,亡国的君主只是富了自己的箱子、塞满了自己的仓库。

【光白】所以说王者风范的管理者都是让天下众人富裕;称霸天下管理者都是富裕强大的军队;勉强还活者的国家富裕了国家公务员、企业都是富裕中层管理员;亡国的一般都是装满自己的宝箱和仓库、企业面临关门的老板都是关心自己腰包。欲王天下就要有宽宏的肚量富天下,欲做大企业就要让大利于他人。

9.17

【繁文】筐篋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夫是之謂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戰,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原文】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译文】自己的箱子已装足了,仓库已塞满了,而老百姓则贫困了,这叫做上面漫出来而下面漏得精光。这样的国家,内不能防守,外不能征战,那么它的垮台灭亡可以立刻到来了。

【光白】首长们的宝箱已经装满满,仓库已经实实,天下大众贫困潦倒,这时候国家就是上面溢出,下面漏光,国家被攻打将没有守城人员,外出去打仗也没有勇猛战士,则倾国颠倒灭亡不需要等待多久了。说白了,所有好处都被你拿走,没有人愿意为你牺牲自己,更不愿意给你卖命。

9.18

【繁文】故我聚之以亡,敵得之以強。聚斂者,召寇、肥敵、亡國、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原文】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译文】所以,为自己搜刮民财以致灭亡,敌人得到这些财物因而富强。搜刮民财,实是招致侵略者、肥了敌人、灭亡本国、危害自身的绝路,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光白】所以说,管理者以聚集贪婪的欲望,搜刮民财导致灭亡的后果,敌人趁机得以强大。聚集敛财的后果就是招引强盗打劫,间接养肥敌人,国家灭亡之灾,危害自身之初衷,贤明的君主不可以重蹈覆辙这样道路。贪婪自私自利,等于帮敌人积累财富。这样都是替人做嫁衣。自己手里的钱送出去花出去才是自己的钱,没有花出去都是别人的钱,临时存你这里的。人活者钱没有花完都是帮别人存的。

9.19

【繁文】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強奪之地。奪之人者臣諸侯,奪之與者友諸侯,奪之地者敵諸侯。臣諸侯者王,友諸侯者霸,敵諸侯者危。

【原文】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译文】要称王天下的和别国争夺民众,要称霸诸侯的和别国争夺同盟国,只图逞强的和别国争夺土地。和别国争夺民众的可以使诸侯成为自己的臣子,和别国争夺同盟国的可以使诸侯成为自己的朋友,和别国争夺土地的就会使诸侯成为自己的敌人。使诸侯臣服的能称王天下,同诸侯友好的能称霸诸侯,与诸侯为敌的就会使国家危亡。

【光白】王,霸,强差距很大。王者风范都是夺天下人心,以仁义行天下;霸王道路都是以自己的实力强硬手段压迫诸侯(同等级)服从自己;强大的王一般都是掠夺土地及财物而已。如果天下都是诸侯国,夺人心者,天下诸侯心服口服臣服,这样是王者天下;武力或者其他用手段强迫天下诸侯臣服是霸王天下;强占天下诸侯的土地及其他树立很多敌对势力的危险天下。天下臣服(心服口服)的天下是王天下;天下面服(口服心不服)的天下是霸天下;树敌诸侯(口不服心不服)的天下是危天下。企业市场规律一样道理,你做的市场其他同行无法超越无法复制就是王事业;你与同行共同占有市场份额比较大是霸事业;你与同行天天抢夺客户经常竞争是敌事业。无论做什么事业企业都遵守一个规律:竞争对手对你信服不敢非分之想,同时愿意跟随你就是王(国际跨国集团控制技术核心企业是王),表里不一的跟随就是霸(现在垄断企业就是霸),天天争强的就是呵呵呵呵(企业感觉自己牛的就是,其他就不入流了)。古时候的王,霸不在现在意义上的王和霸。本文荀子只谈王制的王,对比霸谈论王如何去做。关于霸见荀子王霸篇。

9.20

【繁文】用強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戰,而我以力勝之也,則傷人之民必甚矣。傷人之民甚,則人之民惡我必甚矣;人之民惡我甚,則日欲與我鬥。人之城守,人之出戰,而我以力勝之,則傷吾民必甚矣;傷吾民甚,則吾民之惡我必甚矣;吾民之惡我甚,則日不欲為我鬥。人之民日欲與我鬥,吾民日不欲為我鬥,是強者之所以反弱也。地來而民去,累多而功少,雖守者益,所以守者損,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諸侯莫不懷交接怨而不忘其敵,伺強大之間,承強大之敝,此強大之殆時也。

【原文】用强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恶我必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与我斗。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则伤吾民必甚矣;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斗。人之民日欲与我斗,吾民日不欲为我斗,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虽守者益,所以守者损,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诸侯莫不怀交接怨而不忘其敌,伺强大之间,承强大之敝,此强大之殆时也。

【译文】使用强力来和别国争夺土地的君主,人家或者据城守卫,人家或者出城迎战,而我用武力去战胜他们,那么伤害别国的民众必然很厉害。伤害别国的民众很厉害,那么别国的民众怨恨我也必然很厉害。别国的民众怨恨我很厉害,那就会天天想和我战斗。人家或者据城守卫,或者出城迎战,而自己又用武力去战胜他们,那么伤害自己的民众必然很厉害。伤害自己的民众很厉害,那么自己的民众怨恨自己的国君也必然很厉害。自己的民众怨恨自己的国君很厉害,那就天天不想为自己的国君战斗。别国的民众天天想和我战斗,我自己的民众天天不想为我战斗,这就是强国反而变弱的原因。土地夺来了而民众离心离德了,忧患很多而功劳很少,虽然守卫的土地增加了,用来守卫土地的民众却减少了,这就是大国反而被割削的原因。诸侯无不互相结交、连结那些对强国心怀怨恨的国家而不忘记他们的敌人,他们窥测那强大之国的漏洞,趁着强大之国的衰败来进攻,这就是强大之国的危险时刻了。

【光白】

.......翻译中......待续......

【光白】好强者,喜欢武力征服他人者,用强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恶我必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与我斗。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则伤吾民必甚矣;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斗。人之民日欲与我斗,吾民日不欲为我斗,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虽守者益,所以守者损,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诸侯莫不怀交接怨而不忘其敌,伺强大之间,承强大之敝,此强大之殆时也。

标签: 法律制度 德才兼备 制定法律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源

课程

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