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国内 > > 详情

不存在不爱学习的人

2023-09-09 13:58:35来源:哔哩哔哩

学习需要正反馈,正反馈实质上是欲望的满足


(相关资料图)

正反馈的构建需要自己拥有能够接收到正反馈的内在机制,什么是正反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对什么感兴趣,能接受到什么样的反馈,把什么反馈识别成正反馈与你的人生经验,读过的书,见过的人有关,可以简单类比的称其为“品味”,改变“品味”可以通过改变对经验的解读开始,但最终一定要落到对感受的改变上,不管是接收不同经验,读不同书还是改变解读角度最终目的是改变你面对一个事物时候的感受,学习时要有良好的感受,良好的感受需要正反馈构建,正反馈的构建也依赖良好的感受。

可见不是有了一个反馈你就可以将其识别为正反馈,大脑有一套自己的识别机制,想一想为什么男生喜欢玩枪战一类游戏而女生喜欢玩的少很多就可以明白,每个人能够接收到的反馈是不同的,就像同一个本书人感兴趣的点也不同,有些人喜欢看剧情,有些人喜欢研究其中的思想。

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这套识别机制,读不同书,见不同人,创造不同经验,改变解读角度都是手段,因为正反馈经由感受建立,在做一个事物的时候你感受好的次数多了,大脑自动分配给这个事物一个【好】的标签,表现为感兴趣。但我们只能间接改变感受,只能通过重塑旧经验,输入新经验逐渐改变,感受是认知的产物,不能直接改变感受,必须先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改变自己对一个事物的感受进而建立兴趣。

学习是人的底层欲望,我们天然自带就自带一套学习的正反馈机制,在学习兴趣培养上,认知层的改变最终也必须顺应欲望系统的规则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自己和世界的链接,学习兴趣从建立知识和实体的链接来,这是好奇心最根本的来源,当前教育系统的弊端是学习的知识只停留在符号层面,学生压根就不知道这些符号指代的实体是什么,比如学数学,学生只会用学到的公式定理节试卷上的题目,【好学生】会推导这个公式,能把这个公式和其他公式联系起来,如此并美其名曰【融会贯通】,但如若问这些学生,【你用你所学的数学给我描述一下你食堂吃饭的碗在空间中的位置】或【用数学描述一下你开车时候的速度变化】,学生大概率直接懵圈。不管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不会用符号指代实体】【学生不会将知识解释实际】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也是思维能力不足,学习动机不强的最根本来源。

人天生自带对世界的好奇,求知欲和食欲 性欲一样是人的根本欲望,但求知欲望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判定你学的知识和实体世界有关,说白了就是能够用到现实世界中,你才会感兴趣,求知,学习是人最根本的欲望,人本来就拥有最强大的学习动机,没有学习动机不是自己的问题,是你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导致你学习的知识压根就不能用到实际当中,压根就没想过如何将所学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当然不会感兴趣,这是大脑的底层欲望机制决定的,你再怎么给自己洗脑,改变认知,告诉自己多爱学习,告诉自己不学习未来只能吃土也没用(效果微弱)。

我们只能选择顺应我们的欲望机制,利而用之:

第一:学习的时候多问问自己这个知识在现实中有什么应用场景,将所学的知识解释自己身边的现象

第二:把知识用出来,多做输出动作,比如写作,给别人讲自己学到的知识,这也会让大脑认为你的知识用到了实际当中,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储存和理解。

可以把【学习兴趣】视为大脑对知识有没有用的判定,大脑对知识有用的判定的根本标准是能用到实际当中,如果知识能够用到实际中,大脑会给该知识打一个标签,认定其有用,大脑会加强对该知识的保存和理解。

这也为提升思维能力也提供了一个思路:

把知识和现实链接,明确知识指代的实体是什么,在现实发现基于现实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发现的现实问题,这是最根本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不要过度追求一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形式,比如结构化 费曼技巧 这些是手段,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目标,勿要本末倒置。

标签:

上一篇:融创,已过“万重山”
下一篇:最后一页

资源

课程

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